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2022年8月3日下午,妇儿科学及护理教研室于腾讯会议召开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专题研修讨论会。本次会议由妇儿科学及护理教研室主任刘文娟主持,教研室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由刘主任传达本次研修讨论会的会议精神: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
随后,各教研室成员就本次参加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的心得体会展开交流。
首先,崔英善老师提出,通过上海中医药大学张黎声教授讲授的“运用教学方式方法助力课程思政”一课,我们可以学到,将改革和创新思想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程思政中去,有利于促进理论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孙晶老师提出,在教学过程中,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孤立的和一成不变的,各种教学方法之间更不是对立的,每种教学方法都各有所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采用相宜的教学方法。方初玉老师提出,在上海交通大学郭为忠教授讲授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一课中,我们可以学到课程思政不仅是对思政课程的简单补充,更是让显性的思政内容在其他课程中得到深入的感知与隐性的贯彻专业课程的思政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敏华老师提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找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就一门课程而言,老师们应该基于本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遵循“思政”“专业”相用长原则,明确课程中每个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厘清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之间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数、有迹可循。董颖老师提出,要鼓励学生个人或团队结合专业,做延伸性学习或研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国计民生中的热点问题,促进“思政”与专业相长,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王亚丽老师提出,通过北京联合大学刘诗源教授讲授的“新时代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一课,我们可以学到,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得当关系着课程教学的质量,授课内容必须有营养、有干货,学生才能有所收获,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也会相应的有所提升。教学内容改革必须真实客观,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才能有利于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挥学生能动性,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教生互动。李琳老师提出,可善用网络资源,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很多时政资讯无法充分地向学生展示,丰富网络资源平台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教学空间,使教学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促进了大量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
最后,刘主任做出总结,通过此次参加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各位老师对如何展开课程思政,以及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课堂受益良多。要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适当拓展,摒弃教学“形式”论。在备课时应全面掌握教材,把学生堂握知识放在首位。此外还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不断跟踪前沿理论研究,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积极回应学生对热点问题的疑惑,注重学生价值观塑造,让课程思政走进学生心里,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文、图/王炎 审核/何万里)